Skip to Content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飯後40分鐘就形成,這動作是牙菌斑大敵...舌苔積太多也不OK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467期

鈴、鈴、鈴,早晨7點鐘,鬧鐘大響,李太太立刻驚醒,李先生卻還在呼呼大睡,而且嘴巴還開開的往李太太臉上呼氣,李太太從床上跳起來大叫:「好臭喔!快起床去刷牙!」李先生只好起來搔搔頭,一臉尷尬地躲到浴室盥洗;小李以為是自己火氣大才引起口臭,猛灌青草茶、加鹽的沙士,卻不見改善。

 

口臭是牙周病主要徵兆 舌苔厚度和範圍也有關係 

 

口臭居然可能是一種病,聽起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這的確是牙周病的主要徵兆之一。牙周病科醫師王振穎表示,科學家早已發現,引起口臭的細菌和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可能是相同種類的厭氣菌。而牙周囊袋數目較多且深度較深者的患者,從口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揮發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這種化合物具有臭味。 

 

舌苔厚度和範圍也與牙周病有關。牙周病患者的舌苔比一般人多,有更多的揮發性硫化物,也更容易有口臭;不只是口臭,包括牙齒動搖、牙齦紅腫、刷牙時流血、牙齒位置偏移、牙齦退縮、牙齒變長等,都是牙周病的症狀。 

 

不過,由於這些症狀都不明顯,並不會讓人感覺劇烈疼痛,因此常被忽略,降低了就醫意願及警覺性,早期發現機會減少,這也是使得台灣牙周病罹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台灣成人99有牙周病 主因清潔習慣做不足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年報指出,台灣地區18歲以上成年人有高達99.17的民眾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這個數字的確驚人,是所有慢性病中普及率最高的疾病。牙周病科醫師李長祐說,台灣人牙周病如此嚴重的主因是牙齒清潔習慣不夠好,忽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另一項本土調查,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在台北12個行政區進行大規模調查,發現有近8成、超過4百萬台北市民罹患牙周病。而且,2500名受試者中,只有4成民眾刷牙時間達到牙醫所建議的3分鐘,如加上牙線、牙間刷潔牙,至少需10分鐘,餐後潔牙的人則不到2成,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人也不到半數;其中,更有將近8成的人自認口腔健康沒問題,卻不知道牙周病早已悄悄找上身。

 

潔牙不當使口腔細菌形成牙菌斑 餐後40分鐘就會出現

 

潔牙不當使得食物殘渣遺留在牙齦,口腔內的細菌會藉著口水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形成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薄膜——牙菌斑。牙菌斑是一層具黏性無色的細菌薄膜,通常在用餐後40分鐘開始形成。

 

而牙菌斑如果沒有在48小時內清除,會因為鈣化而硬化。牙菌斑的鈣化程度大約在2天內就能達到5成,1214天內可達到90,隨時間層層堆積就會形成牙結石。牙結石無法自行刷牙清除,只能由牙科醫師透過超音波洗牙的方式去除。

 

牙周病高危險群 2狀況特別容易產生

 

不只是潔牙不當,某些疾患或習慣也容易產生牙周病:

 

1、糖尿病患者:

已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的機會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多23倍。研究並發現,血糖控制不佳的第二類型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組織破壞的程度、速率,則為血糖控制佳者的5倍。

 

李長祐解釋,糖尿病患者會因身體免疫系統改變,影響牙齦組織膠原纖維代謝,而加速齒槽骨喪失,及延緩牙周組織的癒合能力,所以血糖控制不佳的病患,牙周治療效果也較預期差。

 

2、孕婦或服用避孕藥者:

懷孕或服用口服避孕藥會提高荷爾蒙的濃度,使牙齦組織對牙菌斑的毒素產生更敏感,也會加速牙菌斑細菌的生長,牙齦也更容易地變紅、腫、觸痛和容易流血。

 

王振穎強調,孕婦的牙周病因為適合治療的期間不長,處理起來比較棘手,而牙周病的進行也容易導致新生兒體重過輕或早產,建議懷孕女性更應加強口腔衛生,一旦有牙齦發炎症狀應盡早就診。

 

定期洗牙 避免日常潔牙不造成牙菌斑蔓延

 

牙周病科醫師李佳燕指出,如果不去洗牙,牙齒覆蓋表面粗糙的牙結石,不但更容易有牙菌斑附著,也增加清潔的困難度。這些細菌產生毒素刺激牙齦,而導致牙齦及牙齒周圍組織的發炎,甚至破壞牙齦組織,進而蔓延開來造成牙周組織感染,破壞支持牙齒的牙周韌帶和齒槽骨遭到破壞,演變成牙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