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孩子坐不住,老是動來動去,跟這件事情有關係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468期

小時候父親要我乖乖坐在書桌前念書,只要我動來動去坐不住,他就會嚷嚷著:「你屁股長蟲嗎?」這樣的情景在很多的幼兒園或小學教室也常看到,上課了,孩子卻動來動去無法專心,而坐不住的孩子人數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我國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盛行率為57%,其中男女生比例為41

 

許多研究顯示,精緻醣類及食品添加物是現代兒童罹患過動症比例增加的原因,尤其現代食品加工的進步、物流的方便性以及經濟的富裕,不管是城市或偏鄉,購買零食或含糖飲料都相當的方便。 

 

另外,現代人相當的忙碌,雙薪家庭增加,外食人口的比例也較農業社會來得多,不少都會區的孩子是自己拿著錢到便利商店購買餐點或是隨意地解決一餐,長期下來因為營養不均衡,造成了營養素的攝取不足,以及過多精緻糖與食品添加物的攝取,進而影響到專注力。到底該如何解決孩子的飲食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來思考。 

 

含糖飲料文化的改變 

 

雖然這幾年衛生機關總是大聲疾呼減糖飲食,於衛生福利部每日飲食指南訂定了每天精緻糖的最高攝取量為總熱量的10%,但是我們的含糖飲料販售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紅到歐洲、日本等世界各國,打著台灣之光的旗號,台灣手搖文化日益茁壯。

 

雖然我們都希望孩子不要養成攝取含糖飲料的習慣,但是現代的父母自己早已浸泡在含糖的文化中並不自覺,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對下一代的飲食行為養成,從小放進他們口中的不是水,而是含糖的乳酸飲料,周而復始之下,孩子在糖水中成長,嗜甜性的飲食習慣也就潛移默化養成了。

 

成人應以身作則,減少不良飲食型態

 

教育局規定國中小學禁止販售含糖飲料,因此孩子在校園中無法接觸到含糖飲料,但是孩子的早餐?孩子回家後的晚餐呢?甚至父母喝著飲料卻要孩子不能喝飲料,似乎是只准州官放火卻不准百姓點燈的行為!

 

另外,校園中我們總期待老師教導孩子正確的飲食行為,但卻又常常以糖果或含糖飲料當作獎賞,這樣的模式中,孩子到底要遵循的是「吃」還是「不吃」?所以,我們應該從成人本身做起,減少自己不良的飲食型態,當孩子眼中的模範,潛移默化之下,將能養成孩子們好的飲食行為。

 

相關營養素的不足與消耗

 

在營養素的攝取上維生素B1B2B6B12、菸鹼酸、泛酸、葉酸、膽素等若缺乏,將會影響專注力、記憶力、增加疲勞感以及情緒較無法穩定,所以我們關心孩子的餐點不能只是有沒有吃飽,也需要考量到是否營養均衡。

長期的飲食習慣若無法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以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中各司其職的不同營養素,若餐點中長期都僅以某一類食物為攝取來源,就容易造成營養素的缺乏,

 

像是只吃炒飯而未攝取足夠蔬菜、僅以麵包或是一塊雞排當作一餐等等,都是NG的餐點。

另外,現在孩子的早餐種類不乏是甜式麵包、蛋糕或是含糖的豆漿、奶茶等,甚至氣泡式飲料都成為早餐的選擇;一早攝取到充滿精緻糖餐點的孩子,在醣類的消化過程中需要維生素B1B2、菸鹼酸以及泛酸協助代謝,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後,就容易造成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不集中與記憶力衰退,甚至會增加疲勞感。

當我們抱著頭思索著為何孩子在學校總是坐不住,學習總是記不住時,是否應該先想想我們給孩子的飲食內容是否適宜。

 

父母應教育孩子選擇健康食物
身為父母的我們除了提供金錢給孩子們購買餐點之外,更應教導孩子如何在外食中選擇較健康的餐點,例如:炒飯再加1份燙青菜或是到自助餐選購足夠的蔬菜,早餐則是可以由甜式麵包改為土司夾蛋或是蔬菜蛋餅等較為營養均衡的餐點。

 

礦物質缺乏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

 

物質中的鈣離子與鎂離子可以安定情緒,當我們的孩子因為餐點不均衡或是外食不小心,可能因為高鹽的飲食內容,間接造成了鈣、鎂離子的不平衡。對於孩童每日鹽的攝取建議量美國20202025年飲食指南中特別強調,14歲以上的孩子每天鈉攝取量不超過2300毫克(約鹽5.75公克),而小於14歲的兒童則應攝取更少的鈉,所以,避免高鹽飲食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的生長,也能平穩孩子的情緒。

 

建議在準備孩子們的餐點時,應避免過度加工的食品,也要避免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可以適時的給予較原味的餐點,如低溫烹調雞胸肉並撒上少許海鹽、清蒸彩蔬佐蒜蓉醬油等,都是簡單卻不失美味,且又可讓孩子習慣食物原味的料理方式。

 

由上述幾點我們不難看出因為飲食錯誤,也會造成孩子情緒問題或是注意力不集中,而養成孩子對的飲食行為除了從小的飲食教育外,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家長們忙碌之餘,別忘了也要關心孩子三餐的飲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