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二、手陽明大腸經

1、認識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有20穴,若以左右對稱關係來看,共有40個穴位,基本的20穴當中,15穴配列在上肢背面橈側,其餘5穴則在頸、面部。

 

大腸經由食指指甲根部(商陽穴)開始,沿胳臂拇指側一直上升至肘部,再通達背脊。接著繞到後頸根部,經過鎖骨上窩,也就是鎖骨上方凹下部分,繼續延伸至胸部,最後到達肺部。

 

大腸經的本經在此時於肺部運轉循環後,往下進入大腸,就算全部循行結束。

 

大腸經的本經於鎖骨上窩分出兩條支脈,兩條支脈分別自頸部、臉頰、下牙齦,圍繞口部到達人中,並在此交叉,同時再延伸至鼻翼兩側(迎香穴)結束。

 

手陽明大腸經主治腸胃等腹部疾病,此外,還包括神經、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熱病,以及眼、目、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另包括本經脈所經過人體部位的相關病症。

 

2、病徵覺查

大腸經脈若有異常,會呈現下列症狀:

眼白發黃

鼻塞(有時還會伴隨流鼻血、口乾、喉腫難以嚥食)

牙痛

食指也會疼痛,有時痛感還會相當嚴重

頸腫、肩至胳臂痠痛

皮膚病

 

此外,還會因缺乏營養而皮膚乾燥、蒼白、沒有光澤、情緒焦躁難安。整體來說,大腸經出現異常者,會給人一種表情陰沉的感覺。

產生上述症狀時,觸壓肚臍兩側的天樞和背後第四腰椎下,即平日繫腰帶時,位在腰骨下方兩側的穴位(大腸俞),會有硬結的感覺,如用手指輕捏,患者會產生一種獨特的刺痛。

如果上述這些症狀長期沒有改善,意即長時間存在該現象,即代表大腸機能已亮起了紅燈,必須找出大腸經的穴道加以治療。

 

3、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名稱

商陽、二間、三間、合谷、陽谿、偏歷、溫溜、下廉、上廉、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臂臑、肩骨禺、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4、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圖示

 

 

 

5、手陽明大腸經常用穴位

 

穴位

取穴

主治

 

手背向上,在食指內側,指甲角邊後約1分處取之。

中風昏迷,高熱,牙痛,咽喉痛,耳疾。

 

手背向上,手掌平置,伸開拇、食二指,在二指骨間微凹陷處取之。

感冒,五官(口眼歪斜、耳疾等)疾病,顏面神經麻痺,偏癱,神經衰弱,以及頭痛、牙痛等其他各種疼痛。

  谿

手背向上,手掌平置,伸開拇、食二指,使拇指上翹,在第一指骨之後,兩肌腱之間陷凹處取之。

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小兒消化不良,頭痛、眼痛、牙痛、耳鳴、耳疾等五官疾患。

 

屈肘,在橈骨背面,陽谿之後五寸處取之。

口腔炎,舌炎,咽喉痛,腮腺炎,顏面神經麻痺,頭痛,肩背酸痛。

手三里

屈肘側置,從曲池穴下量2寸取之。

牙痛,肩、臂痛,上肢麻痺、無力,潰瘍病,腹痛,腹瀉,消化不良。

 

屈肘,手按著胸,在上下二臂相連之處,即肘窩橫紋端盡處取之。

上肢關節痛,偏癱,高血壓,高熱,貧血,過敏性皮膚病,濕疹,麻疹,甲狀腺腫大,五官疼痛。

 

屈肘,從曲池穴上量7寸,在三角肌下端內側盡處取之。

肩痛、臂痛,上肢麻痺,眼痛,脖子僵硬。

 

手臂平舉,肩與臂肌肉交接處,有一凹陷處取之。

偏癱,高血壓,肩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多汗症。

 

背部肩胛骨的尖端處取之。

肩關節及肩部軟組織疾病,肩臂抽痛,臂不舉,吐血,頸淋巴結腫痛。

 

正面仰靠,或仰臥,在鼻翼旁,鼻唇溝中取之。

鼻炎,鼻竇炎,顏面神經麻痺,膽道蛔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