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心臟疾病

心肌梗塞

應保持絕對的安靜,容易再度發作。

所謂心肌梗塞,也就是心臟的冠狀動脈,血液中發生凝塊(血栓),造成閉塞,所引起的。

大多數的心肌梗塞,都是冠狀動脈硬化症,所導致的。

引起心肌梗塞的六大危險因子是: 

高血壓 

高脂質血症(血液中的膽脂醇,或中性脂肪過多的狀態)

過度的吸煙

糖尿病

肥胖

遺傳關係

這些危險因子,具有得越多,越容易生心肌梗塞,或狹心症。

症 狀

這種疾病的發作,與狹心症相似。

摘錄來源: 

心肌炎

多半是由於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分急性與慢性兩種。

急性心肌炎,多半都是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是急性風濕。

此外,在傷寒、猩紅烖、敗血症、白喉等,演變過程中,或恢復期,容易罹患心肌炎。

症 狀

包括了呼吸困難、悸動、呼吸急促、心臟疼痛、脈搏不整等。

心肌炎多半是做心電圖等精密檢查時,被發現的。

嚴重時,會造成心臟不全,或心臟梗寒,而導致死亡。

治療上,首先應當治療引起心肌炎的疾病。對敗血症,或急性傳染病,可使用抗生素。

對風濕,可使用副腎皮質賀爾蒙。

心臟症狀明顯時,可使用強心劑。慢性心肌炎,多半都是急性心肌炎演變而成的。

主要的慢性心肌炎,都是由風濕所造成的,患者的心臟,可以聽到雜音。

同時,心電圖上,會發現異常,安靜時,也許沒有症狀。

爬樓梯,或爬坡時,會感到痛苦,患者可服用強心劑(毛地黃,Digitalis),及冠狀動脈擴張劑。

對於引起心肌炎的疾病,也應一併予以治療。

摘錄來源: 

心內膜炎

診斷很困難,需住院治療

心內膜炎,有的是風濕熱或梅毒所引起的,也有一些是細菌所引起的。

急性風濕性心內膜炎

這種疾病,是風濕熱(368頁)所引起的。

在初期,有悸動、呼吸急促、前胸疼痛、壓迫感等症狀。

同時,患者會發燒、脈搏加速、脈搏不規則,惡化之後,呼吸會變得困難,也會出現浮腫,但是,血壓亦會增加。

細菌性心內膜炎

在拔牙,或患扁桃腺炎,接受小手術之後,過了一兩個星期,或一兩個月之後,就容易發生細菌性心膜炎。

最初,會有原因不明的發燒,繼續不斷。輕微的發燒,只令全身感到倦怠。

有時會有相當程度的高燒,如果注意,就會發現,有很小的紅疹子。

或者,在指尖,出現紅色疼痛的斑點。或者,指甲有被刺所刺到般的疼痛感。

治 療

依原因的不同,可使用抗生素或其他的藥物。

摘錄來源: 

大動脈瓣閉鎖不全症

生活上應不斷的予以注意

由於大動脈瓣的閉鎖,不夠完全,流入大動脈的血液,會逆流至左心室。

因此,增加了左心室的工作量,造成左心室的肥大與擴張。

最高血壓會增高,最低血壓會下降。

症狀與大動脈瓣狹窄症相似,此外,頸部脈搏跳動得非常明顯,甚至躺著的時候,全身能夠清楚的感覺到脈搏的跳動。

大動脈瓣閉鎖不全症,有時,是由風濕熱所引起的。有時,是由動脈硬化,或梅毒所引起的。

活動身體的時候,容易發生狹心痛,中等症以上的患者,病情惡化得很快,容易演變成心臟肥大。

治 療

輕症的患者,應當限制運動與工作,以防惡化。

患者在生活上,需小心謹慎,只能做輕微的工作。

如果發生了自覺症狀,生活就應更加限制。

如果診斷時,病情繼續惡化,就應當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法。

發生心臟不全時,需要住院治療,一般性的注意事項,與僧帽瓣膜症,大動脈瓣狹窄症相同。

手術是用人工瓣膜,更換已經不能用的瓣膜,住院期間,大約兩個月。

人工瓣膜,具有與心臟相同的功能,使用數十年,也不會失效。

摘錄來源: 

大動脈瓣狹窄症

初期沒有自覺症狀,應加注意 由於罹患風濕或心內膜炎,結果造成左心到大動脈的出口處的大動脈瓣,發生癒著,變得狹窄。

或者由於動脈硬化,使瓣膜變得堅硬,有時,瓣膜會變得石灰化,而無法張開。

心室內的血液,如果不容易流向身體各部,那麼心室內的壓力,就會增加,而造成左心室的肥大。

在初期,很少有自覺症狀。慢慢的,會變得容易疲勞。

同時,運動的時候,呼吸會急促,並發生悸動的現象。 拿重的東西,或者,爬樓梯、爬坡的時候,會感到胸部悶塞。

有時,會發生目眩現象,演變成重症之後,胸部會有壓迫感,及狹心痛(發作性胸部紋壓的激烈疼痛)。

狹心痛,會發生在心臟部、左肩、左臂,尤其在工作過度,或受到風寒時,容易發生。

偶爾也會喪失意識而昏倒,如果發生心臟不全時,咳嗽與痰會增加。

同時,肝臟發腫,腹部發生浮腫。此外,呼吸困難,會引起起坐呼吸(10頁)。

到了這種地步,就必須住院接受治療。

除了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大動脈瓣狹窄症之外,大動脈瓣狹窄症,是很少單獨發生的。

本症多半都與大動脈瓣閉鎖不全,一起發生。或者,與其他的瓣膜症併發,而造成聯合瓣膜症。

摘錄來源: 

大動脈絞窄症

容易被誤認為是高血壓症

大動脈絞窄症,也稱之為大動脈縮窄症,是大動脈的某一部份,變得狹窄的一種疾病。

大動脈絞窄症,有的是天生的,有的是成之後才發生的。

形成原因,多半是血管罹患炎症,所造成的,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

發生絞窄的部位,多半是胸部的大動脈,有時,腹部的大動脈也會發生。

患者手臂的血壓升高,下肢的血壓降低。因此,不易感覺到大腿與腳部的脈搏。

先天性的大動脈絞窄症,多半在兒童期就會死亡,非先天性的大動脈絞窄症,容易被誤認為是高血壓症,如果長期不予醫治,容易造成腦出血,或心臟衰弱。

治 療

使用降血壓的藥物,血壓也不會下降,需施行血管造影,以發現狹窄的部位與性質。

狹窄的部位,如果很短,可以切除,然後將血管接合。

狹窄的部位,如果太長,就必須接受外科手術,將患部切除,然後接上人工血管。

摘錄來源: 
訂閱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