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生物血管模架拋開束縛 心血管不再與鋼鐵長在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 381期

社區活動中心裡,小張和老王正在下棋,邊聊著身體裡剛裝的第10支心臟支架,想想自己才剛過不惑之年,很擔心會不會有一天血管裡充滿了支架怎麼辦?

 

 

其實冠狀動脈狹窄阻塞的治療,除了大家越來越耳熟能詳、越來越多人「擁有」的心臟支架之外,又有一種全吸收式的生物血管模架被引進國內,患者多了一種不必永遠與鋼鐵共存的新選擇。

 

可吸收的血管模架?

 

心血管疾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位,每年有超過15,000人因此死亡,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占了一半以上,且有年輕化趨勢。

 

目前治療冠狀動脈狹窄阻塞而引起的冠心病,以心導管治療植入心血管支架最為常見。傳統心臟支架、塗藥血管支架不斷研發出來,不少人體內的血管支架越裝越多,但有些患者活動量稍大時,會有心臟悶悶的感覺,甚至影響心臟電腦斷層掃描等檢查的精確度,難以提早預防血管再發生狹窄阻塞。而近年引進國內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給了患者另一種新選擇。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方志元指出,傳統心臟支架或塗藥血管支架,大都是鎳鉻合金的金屬網狀材質,會永久留在體內,對於8%9%有金屬過敏的患者而言,血管再狹窄的機率大;且植入支架永久存在,血管彈性不再,也可能再度阻塞。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可全吸收式的生物血管模架研發問世,由一種可分解的聚乳酸類生物材料製成,植入後的血管支架可維持血管暢通,持續提供病灶血管良好的支撐、讓動脈管徑大小定型,並逐漸恢復血管原有的功能,當血管強度固定、不再需要血管模架後,便逐漸被人體自然代謝吸收,不會有永久結構留在體內。

 

可吸收模架 越年輕越需要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吳炯仁指出,越年輕的患者越需要選擇可吸收的生物血管模架,因為它會被人體自然吸收,在未來長久的人生中,就不會有支架可能越來越多的疑慮,也不影響未來可能進行的其他檢查或手術。

 

吳炯仁進一步表示,生物血管模架治療後,會減少晚期支架內血栓形成。患者未來進行心臟電腦斷層掃描時,不會如金屬支架般留下殘影,可以看到支架內是否發生再狹窄等問題;未來若需做心臟繞道手術等治療,也不受影響。

 

方志元說,65歲以下血管尚未老化的患者,適合使用生物血管模架,尤其是對金屬過敏、瀰漫性血管、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患者更應選擇生物血管模架。吳炯仁則指出,病灶血管管徑太大、血管病灶處有很大分支的患者,不適合裝生物血管模架。

 

血管恢復功能 無塌陷疑慮

 

吳炯仁表示,使用生物血管模架的血管內皮細胞,會因斑塊穩定、表面平整,而逐漸恢復血管原有功能,不必擔心塌陷再阻塞的問題。全台已有300多例的生物支架使用病例,目前並未有不良反應發生,等23年後血管彈性恢復,血液循環會更好,心絞痛的發生率也會更低。

 

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採用生物血管模架術後的心絞痛發生率,相較於金屬塗藥支架的25.6%,大幅降低到16.4%,顯示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但植入生物支架後,仍應服用1年的雙重抗血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