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這裡痛、那裏痛,每天疲倦又腦霧,別人都說是公主病,但恐怕是得了1疾病,中年女性占多數

文章出處:常春月刊485期

纖維肌痛症過去被誤解為「公主病」,這裡痛那裡痛,穿梭在不同診間檢查、找病因,看在親朋好友眼中彷彿「無病呻吟」,患者不僅每天對抗全身疼痛之苦,還要承受親朋好友言語、眼神的關切,導致自我懷疑。

 

美國暢銷歌手女神Lady Gaga20179月宣布,因為飽受纖維肌痛症所苦,不得不取消全球巡演歐洲站最後10場表演;Lady GagaNetflix的紀錄片裡,記錄每次登台表演前,需要打大量的止痛針,來維持舞台的表現,受訪時表示:「每天早上起床腦子就像一團漿糊,根本無法思考。」

 

三軍總醫院副院長、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啟斌指出,纖維肌痛症成因複雜,超過3個月以上全身肌肉疼痛,卻找不到病因,容易伴隨倦怠感、偏頭痛、失眠、腦霧及情緒問題,纖維肌痛症以2050歲的人較常見,且女性比男性多。

 

纖維肌痛症被誤解為「公主病」 

 

纖維肌痛症過去被誤解為「公主病」,這裡痛那裡痛,穿梭在不同診間檢查、 找病因,看在親朋好友眼中彷彿「無病呻吟」,患者不僅每天對抗全身疼痛之苦,還要承受親朋好友言語、眼神的關切, 導致自我懷疑。「其實這個病蠻痛苦的,之所以稱為公主病,可能和罹病後沒有辦法執行日常生活的許多功能有關,生活大受影響,好像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不是不想做,而是真的無能為力。」葉啟斌說。

 

纖維肌痛症有兩大主要症狀,首先是慢性廣泛疼痛,可能分佈在腰部以上左側、腰部以上右側、腰部以下左側、腰部以下右側和身體的中軸,這5個區域可能至少有4個區域都牽涉,患者常感覺身體到處在痛,身體也很容易因按壓而引發疼痛。

 

其次,出現身心症狀,例如頭痛、肚子痛、睡不著、疲累、失眠,甚至沒辦法專心、出現腦霧的感覺,一些民眾確診COVID-19後有腦霧後遺症,記憶力變差,腦袋就像被蒙上一層迷霧般,才略為理解患者困擾。許多患者因疼痛而深受困擾,甚至影響到工作及社交等生活層面。

 

慢性疼痛的定義 

 

慢性疼痛的定義為疼痛持續或復發,為時超過3個月。纖維肌痛症病因分為3大個部分:體質因素、環境壓力、身體因素,大概有50%的人會合併憂鬱症。

 

體質因素:有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人曾得到纖維肌痛症,家族內成員就比較容易有纖維肌痛症的可能。

環境壓力:生活上的壓力、人際關係的難題等等。

身體因素:可能原本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關節炎等,一直不能治癒;或身體某處反覆受傷,或曾經接受手術這類的身體外傷,身體復原力較差。患者症狀常常始於身體疾病、人際壓力或憂慮等事件,改變了腦部的結構或機能,讓腦部處理痛覺時出了錯,放大痛的感覺,使得患者有廣泛性的疼痛。

 

認知、心理、藥物和運動,4面向可改善 

 

葉啟斌以診間案例說明,1

40幾歲的婦人罹患乾燥症,因為免疫系統失調錯亂,使得唾液腺、淚腺等功能喪失而出現眼乾和口腔乾燥症狀;也因為長期頭痛看過神經內科,加上下背痛,腳常常站不好,協調上有困難。為婦人做檢查時,發現雙手疼痛、雙腿疼痛,全身都在痛,不是單純免疫上或神經學的問題。

 

患者不僅憂鬱失眠,呈現恍惚狀況,做事不能專心;由於家中有個拒學的孩子,平日遭受先生的責怪,乾燥症加上家庭壓力,其他家人也不諒解,使得她身心俱疲,生理節律失控。整天躺臥在床,彷彿睡覺可以解決問題,但即使睡了很久,起床時還是覺得很累,吃不下東西,整個人非常瘦弱。從自身乾燥症的疾病,到環境的巨大壓力,導致憂鬱失眠。長達半年之久,在風濕免疫科、神經內科打轉,做了相關檢查也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由風濕免疫科轉診到精神科。

 

纖維肌痛症有4大治療支柱,分別為:病患認知、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和運動。針對這名患者,先處理身體的問題,疼痛控制需要配合醫生,請她遵照醫囑好好治療乾燥症與偏頭痛,減輕慢性疼痛,不會變成慣性,達到預防效果。

 

接著,改善環境,最優先採取的不是藥物,而是運動治療,由於她的活動量非常少,提醒她不要一直躺在床上,可在家裡四處走動。後來請這名患者住院治療,讓醫護可以監控且提醒她扶著病房的欄杆走,一開始不願起來走動,特地找了另1名病友陪伴,聊到傷心處,兩個人相擁而泣,使得情緒獲得同理與紓解。

 

再來,改善她的憂鬱。許多神經傳導物質與疼痛的表現有關,其中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腺素尤為重要,這些調節疼痛的神經產生功能失調,推測纖維肌痛症的起因是反覆神經刺激,使得腦部負責疼痛的接收器變得敏感,放大傳送疼痛的傳導物質。

 

憂鬱症是腦的荷爾蒙濃度失調所引起,由於大腦中的血清素較為缺乏,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通過藥物能獲得改善,服藥可以讓缺乏的血清素、正腎上腺素恢復正常,進而緩解痛覺。

 

由於患者環境壓力仍然存在,孩子依然拒學不肯溝通。邀請孩子與先生共同治療,分別處理親子與婚姻課題。先生無法接受她整天不出門,強迫外出露營散心,造成活動量太大,原本就瘦弱的身軀被逼著搭帳篷、野炊,更加痛苦。同時針對先生對她的不諒解進行婚姻諮商,認知行為治療,孩子的教育與患者自身的狀況要拆開來看;大概3個月有起色,半年後情況好轉。

 

rTMS、鼻噴劑,憂鬱症的非藥物新療法 

 

葉啟斌指出,纖維肌痛症這個疾病會反反覆覆,患者今天好了不代表不會復發,由於環境壓力無刻不在,身體疾病也可能隨時再犯。罹病前通常有一些徵兆,能早期偵測到復發的一些跡象,例如又感受到心中沈重的壓力,又覺得身體疼痛不舒服,不要忽略身心反應,趕快跟醫生配合,控制疼痛、處理憂鬱。

 

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腦中,有些特定腦區活性減少,藉由藥物或非藥物的方式,將大腦失調的神經傳導物質恢復平穩,或是活化腦神經細胞,以改善憂鬱症狀。近年有些憂鬱症的新的治療方式,也被用來治療纖維肌痛症。譬如說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以磁脈衝刺激大腦主管情緒區域的神經元,釋放血清素等神經傳達物質,活化原本功能低下的區域,達到抗憂鬱效果,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此治療能提供藥物治療方式反應不佳的患者另一種治療選擇,副作用大多都很輕微並且時間短暫,每次療程30分鐘,大約進行1220次左右。


此外,美國FDA已核准1款含有俗稱「K他命」成分的抗憂鬱症鼻噴劑上市。相較於傳統抗憂鬱藥調節腦內分泌一般見效較慢,需用藥大約2星期才有改善,鼻噴劑是利用改良過的化合物,藥效相對較快,一般可於即日內紓緩憂鬱症症狀,有助抑制負面情緒,甚至減輕輕生念頭。

 

鼻噴劑療程方面,最初4星期每星期噴2次,之後每星期噴1次,來維持療效。因藥物安全監控,目前仍需在醫院或專門診所,經由專科醫師評估後使用,噴鼻後2小時內需受醫護人員的監察,在醫院或專門診所休息2小時觀察,監控包含血壓等生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