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七、足太陽膀胱經

 1、認識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是經脈中最長的一條!共67(左右合計134),其中49穴配列在頭部、頸部、背腰部之督脈兩側,餘18穴則配列在下肢的正中線上及足的外側部。 

膀胱經由頭部眼框內側(睛明穴)開始,經肩部、背部、腰部、坐骨、臀部、大腿、小腿後側,最後止於腳的小趾(至陰穴)。

膀胱經主治泌尿生殖系統,其他還包括、神經、精神方面病症、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病症和熱病,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

 2、病徵覺查

膀胱經是條極長的經脈,因此,一旦經脈本身出現病變,它行經的臟腑也會隨之對應產生病症。相反的,假設膀胱經本身是正常的,也會因它所行經的臟腑出了問題,導致在經脈上出現異常反應。

如果膀胱經產生異常,患者會呈現若干症狀,分類說明如下:

臉部表面浮腫缺乏彈性、膚色暗沉發黑、無光澤

頭痛、頭重

眼睛疲勞、迎風流淚

流鼻血、鼻塞

肌肉或關節痠痛

後頸至肩部、背部、腰部、臀部、膝蓋後側、小腿後側、腳踝外側、腳小趾疼痛。

說話聲音低沈、粗啞,ㄏ和ㄇ的發音不明

耳鳴、重聽

脖子僵硬

體力較弱,容易生病,沒有精神

全身上下均感到不舒服、久站後膝關節容易疼痛難忍,這兩種狀況尤以冬季最為明顯。

常常會被驚嚇到

特別喜歡鹹食與豆類食物

小便不通、遺尿

年長者:骨格老化、變形、脊椎的椎間盤逐漸硬化,也會因椎間盤凸出,造成附近神經受到壓迫,使得頸部、手臂、背部、肩部、臀部、腳部都會疼痛或痠痛。

 3、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名稱

頭面部:睛明、攢竹、眉衝、曲差、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

背部第二行:大杼、風門、肺俞、厥陰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環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會陽。

夾脊第三行:附分、魄戶、膏肓俞、神堂、譩譆、膈關、魂門、陽綱、意舍、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秩邊。

下肢部:承扶、殷門、浮郄、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承山、飛揚穴、附陽、崑崙、僕參、申脈、金門、京骨、束骨、通谷、至陰。 

4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圖示

 

  

  

 5足太陽膀胱經常用穴位 - 1

穴位

取穴

主治

 

前髮際,從神庭穴旁開1.5寸,入髮際0.5寸處取之。

頭痛,鼻塞,流鼻血,眼疾。

 

前髮際後5.5寸,在督脈中線旁開1.5 寸處取之。

頭暈,眩暈,顏面神經麻痺,鼻炎,耳鳴,甲狀腺肥大,嘔吐。

 

後髮際,在啞門穴旁開1.3 寸,入髮際0.5寸處取之。

後頭痛,脖子痛,咽喉炎,精神官能症,神經衰弱。

 

曲背,胸椎第一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頭痛,鼻塞,咳嗽,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肩背痛,關節炎,四肢麻木。

 

曲背,胸椎第二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感冒,頭痛,鼻塞,支氣管炎,肺炎,胸膜炎,哮喘,蕁麻疹,胸背痛。

 

曲背,胸椎第三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咳嗽,支氣管炎,慢性咽喉炎,哮喘,肺炎,肺結核,胸膜炎,盜汗,腰背痛。

厥陰俞

曲背,胸椎第四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心悸,風溼性心臟病,神經衰弱,胸悶,肋骨神經痛。

 

曲背,胸椎第五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神經衰弱,肋骨神經痛,風溼性心臟病,心悸,失眠,健忘,精神分裂症,癲癇,精神官能症。

 

曲背,胸椎第六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心內膜炎,心外膜炎,腹痛,腸鳴,胸悶,腹脹,橫隔膜痙攣,乳腺炎,皮膚搔癢。

 

曲背,胸椎第七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貧血,慢性出血性疾患,橫隔膜痙攣,嘔吐,胃脹痛,蕁麻疹,肌肉收縮引發食道狹窄,食道逆流,盜汗。

 

曲背,胸椎第九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黃疸,肝炎,膽囊炎,胃痛,眼病,肋骨神經痛,神經衰弱,月經不調,下腹痛,脊背痛。

 

曲背,胸椎第十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口苦,黃疸,肝炎,膽囊炎,胃炎,無食慾,腹脹,胸脅痛。

 

 

5足太陽膀胱經常用穴位 – 2

穴位

取穴

主治

 

曲背,胸椎第十一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胃炎,潰瘍病,胃下垂,神經痙攣引發的嘔吐,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嗜臥、善欠,背痛,肝炎,腸炎,浮腫,貧血,肝脾腫大,慢性出血疾病,子宮脫垂,蕁麻疹,四肢無力。

 

曲背,胸椎第十二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胃痛,胃炎,胃下垂,潰瘍病,胰腺炎,肝炎,腸炎,消化不良、食欲不佳,失眠,脊椎痠痛,背痛。

三焦俞

腰部,第1腰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胃炎,腸炎,腎炎,腹水,消化不良,嘔吐,腹瀉,遺尿,神經衰弱,腰痛。

 

腰部,第2腰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腎炎,腎抽痛,腰痛,遺精,遺尿,頻尿,陽萎,月經不調,白帶等婦女病,哮喘,耳鳴,眼花。

氣海俞

腰部,第3腰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腰部及周邊背部痠痛,痔瘡,月經不調,經痛,子宮出血,膝蓋無力,下肢癱瘓。

大腸俞

腰部,4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腰痛,腿痛,腰扭傷,腸炎,痢疾,腹痛,便秘。

關元俞

腰部,第5腰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腹脹,慢性腸炎,腰骶痛,糖尿病,貧血,慢性骨盆腔炎,膀胱炎,頻尿、小便無力、遺尿。

小腸俞

坐骨臀部處,第1骶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腰骶痛,遺精,遺尿,腸炎,便秘、腹瀉,骨盆腔炎,白帶等婦女病。

膀胱俞

坐骨臀部處,第2骶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小便無力,腰脊強痛,坐骨神經痛,便秘、腹瀉,腹痛,糖尿病,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中膂俞

坐骨臀部處,第3骶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腹瀉,腸炎,坐骨神經痛,腰脊強痛。

白環俞

坐骨臀部處,第4骶椎下,脊椎邊沿旁開1.5寸處取之。

坐骨神經痛,子宮內膜炎,肛門疾患,月經不調,白帶等婦女病。

 

 

5足太陽膀胱經常用穴位 – 3

穴位

取穴

主治

 

坐骨臀部處,第1骶沿脊椎邊旁開1寸,左右兩孔中,與小腸俞(旁開1.5寸)平行處取之。

坐骨神經痛,月經不調,白帶等婦女病,小便無力,有(大)便意但便不出,骨盆腔炎,睪丸炎,下肢癱瘓。

 

坐骨臀部處,按取尾骨,在尾骨下端之兩側約5分處取之。

經期腰痛,帶等婦女,陽萎,腹瀉,痔瘡、便血。

 

屈膝,按膝膕外側,兩筋間取之。

腰痛,腎痛,膀胱炎,水腫,乳糜尿,小便無力,小腿、腳掌神經痛,腳無力。

 

屈膝,在膝膕橫紋中央取之。

中暑,急性胃腸炎,腰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炎,髖關節僵痛,下肢癱瘓。

 

腰部,第3腰椎突起處,脊椎邊沿旁開3寸處取之。

腰痛,遺精,陽萎,前列腺炎,陰囊濕疹,小便無力,水腫。

 

小腿腓腸肌(腿肚)中央(合陽穴與承山穴上下兩穴中間)處取之。

腰部僵硬而痛,小腿痛,下肢麻痺,痔瘡。

 

踮腳尖而站,於小腿腓腸肌腹下,字紋凹陷處取之。

腰部僵硬而痛,小腿痛,腳氣,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腹痛,便秘,痔瘡,脫肛。

 

足部,足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之。

後頭痛,脖子僵硬,甲狀腺腫大,腰痛,肩背僵硬,坐骨神經痛,足踝腫痛、腳跟痛。

 

足部,在外踝下五分凹陷處取之(崑崙穴下方約0.5寸)。

頭痛,內耳性暈眩,癲癇,失眠,精神分裂症,踝關節炎,腰痛,腿痛,不能久站。

 

足部,第五蹠骨凸起處下方,當赤白肉際陷中取之。

頭痛,心肌炎,腦膜炎,癲癇,腰痛,腿痛,脖子僵硬,無意識的搖頭晃腦。

 

足部第五,本節後方陷者取之。

脖子僵硬,頭痛,耳聾,眼翳,瘧疾,癲癇,精神病。

 

足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處取之。

頭痛,目痛,鼻塞,腳底熱,中風,胎位不正,滯產,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