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八、足少陰腎經

1、認識腎經 

足少陰腎經有27(左右共54),其中10穴配列在下肢內側面的後部,餘17穴則配列於胸部及腹部之任脈兩側。

 

足少陰腎經的經脈起點,在腳底的湧泉穴,通過內側腳踝、小腿內側、至膝下陰谷穴,然後由大腿內側往上,至尾骨先端,繞過長強穴,經身體前面中央任脈左右,向上通過肚臍兩側的盲俞穴,然後進入腎臟,終點則是在胸部鎖骨下緣的俞府穴。

 

足少陰腎經主治泌尿、生殖系統,其他則包括咽喉、舌、神經及精神方面病症、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的病症。

 

2、病徵覺查 

腰位處人體軀幹的中心位置,而腎又是腰部的重要器官,並且具有控制整個人體的機能,因此,一旦腎產生異常,腰部就容易疼痛,也使精力減退。

 

如果腎臟或腎經產生異常,將會出現如下症狀:

臉色發黑

舌乾

  皮膚失去光澤

站立起時頭暈目眩

喉嚨腫痛

呼吸困難、氣喘

容易嗆到

咳嗽或唾液中滲有血絲

飢餓卻沒有食慾

腹肌、腿無力

尿頻、遺尿、遺精、陽痿、小便無力

下痢

月經不調

身體疲倦

冬天常感全身不適,包括從背部到臀部、大腿內側至小腿內側均感疼痛,冷虛,腳底有灼熱感等。

 

3足少陰腎經穴位名稱 

湧泉、然谷、照海、水泉、大鐘、太谿、復溜、交信、築賓、陰谷、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步廊、神封、靈墟、神藏、彧中、俞府。

 

4足少陰腎經穴位圖示

 

 

  

 5足少陰腎經常用穴位 

 

 

穴位

取穴

主治

 

在足掌前三分之一交界凹陷處;當屈足捲趾時,在足底第二、三蹠骨間,肌肉凹陷處取之。

休克,中暑,失眠,中風,高血壓,癲癇,精神官能症,精神病,小兒驚嚇過度,頭頂痛,下肢癱瘓,小便無力,腳底熱,為所有主升急症救命要穴之一。

 

足內踝前,舟狀骨凸起處前方,下陷處取之。

咽喉炎,膀胱炎,月經不調,帶等婦女,小便無力,糖尿病,破傷風。

 

足內踝最高點與跟腱中點凹陷處取之,與崑崙穴相對。

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頻尿,牙痛,慢性喉炎,耳鳴,肺氣腫,神經衰弱,腰痛,下肢癱瘓,腳底痛。

 

足內踝高點正下緣凹陷處取之。

失眠,咽喉炎,扁桃腺發炎,神經衰弱、驚恐不寧,精神官能症,癲癇,痛經,月經不調,頻尿。

 

從太溪穴上量2寸,跟腱的前緣處取之。

腹脹,腎炎,睪丸炎,子宮異常收縮出血,尿路感染,口乾舌燥,腰痛。

 

屈膝,在膝膕橫紋內側端,當兩筋(半腱與半膜肌腱)之間取之。

癲狂,月經不調,小便無力,生殖及泌尿系統疾患,膝關節炎,膝股內側痛。

 

臍下5寸(曲骨穴)旁5分取之。

小腹脹痛,疝氣,尿道炎,遺尿,遺精,陽痿。

 

臍下4寸(中極穴)旁開5分處取之。

遺尿,白帶。

 

臍孔中心旁開5分處取之。

食道逆流,胃痙攣,腸炎,疝氣,腹痛,長時間便秘,月經不調。

 

 

 

 

 

經脈養身與疾病預防     單元二 十二經脈及常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