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漫談經絡

 

中華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我國的醫學(包括藥理與病理)更是經過無數先人的智慧結晶,不斷傳承發展下來,基礎厚實。21世紀的今天,中醫逐漸引起歐美等醫療體系的重視,甚至認為非常可能為許多重症或絕症開啟另一條改善或治癒之道。無疑的,也是可預言的,中醫將在人類新世紀衛生醫療方面發光發熱。

 然而,「經絡學」是我國醫學基本理論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針灸來說,尤為重要。

 針炙這項讓白皮膚、藍眼睛人士看了直呼不可思議的中醫治療技術,其憑藉的一個關鍵基礎,就是我們體內的經絡系統!雖然西醫解剖學無法看到人體的經絡組織,但中國的老祖宗早已告訴我們,它確實存在。針炙師就是利用此一精密的經絡系統,藉由下針,進而調理臟腑機能,達到為人治病的目地。

經絡學說的主要特點,除了敘明這些組織器官各有其特殊功能外,並根據體內的規律運行,把人體中各個組織器官串聯起來,經由臨床治療上整體性的觀察和全面性的處理,達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簡而言之,經絡學說就是闡述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佈、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門學說。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人體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各部組織、臟器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繫,而整個經脈系統正是人體表裡、上下、左右、前後的主要聯繫者;經絡系統層次分明,有主幹,有分支,經脈係源起於臟腑,行經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最重要的是,它網絡全身,且運輸氣血,此一理論充分說明了人體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前面說到,經絡學是中醫理論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下面我將進一步從文獻上加以考證。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綱,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穀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這段文字清楚說明,氣血在人體內正常流通是生命存在的條件。

靈樞海論篇又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其內容明確的指出,經絡具有聯絡臟腑,溝通內外的功能。

另外,靈樞經水篇則稱之為『內外相貫,如環無端。』更明白的表示出十二經脈依次相連的特性,在人體組成了一個運行氣血的內在通道。而十二經脈銜接如環則為人體氣血的往復流通提供了客觀基礎。

再者,靈樞本藏篇亦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這是對經脈本質、特徵最簡明的描述。顧名思義,「行氣血」是經絡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正因如此,才使得人體臟腑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同時又能獲得榮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靈樞經脈篇進一步說:『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強調了保持經絡通暢,以利血氣運行的重要性。

行文至此,整合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獲得一個觀念,人體內存在一個非常精密的經絡系統,老祖宗用智慧與經驗的累積,告訴後人-若體內經絡系統出現阻塞,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身體健康必定受影響。

上述《黃帝內經》關於經脈的論述,形成了傳統、但又較為完整的經絡概念。這些認知也是我們後世用以理解或認識經絡基本概念的主要理論依據。